中新網涼山6月17日電 (起鈺婷 岳依桐)“我不僅想向海內外受眾講述易地搬遷為涼山民眾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還想面向全球推介涼山底蘊深厚的傳統文化和前景廣闊的旅游產業。”美國華盛頓華人網總編輯于天竹17日在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表示,自己將通過報道,展現涼山民眾搬進新居,迎接新生活的美好面貌。
當日,跟隨由四川省僑務辦公室、中國新聞社四川分社主辦的“行走中國·2021海外華文媒體聚焦涼山脫貧攻堅成果”活動,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25家海外華文媒體代表走進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沐恩邸社區等點位,感受涼山脫貧攻堅成果。
地處于大涼山腹地的三河村平均海拔2500多米,曾經飽受貧困的困擾。2018年初,三河村易地搬遷工作啟動。目前,三河村村民都已搬進了寬敞的新居,原始落后的土坯房已成為歷史。如今的三河村,一棟棟漂亮的新房錯落有致,搭配青瓦黃墻、雕花木窗,盡顯彝族文化特色。
“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先后參觀了三河村村民過去居住的土坯房和現在別具特色的彝家小院,于天竹感慨頗深。“脫貧攻堅真是一項偉大的工程,住進寬敞新居的涼山民眾對未來的幸福生活應該信心滿滿。”
當日,華文媒體代表一行還來到沐恩邸社區,一片片聯排的黃色樓房坐落在山林之間,被青山襯托得格外顯眼。作為昭覺縣縣城5個集中安置點中規模*大的社區,沐恩邸社區安置了來自全縣28個鄉87個村的1428戶居民,共6258人。
據沐恩邸社區黨支部書記石一阿西介紹,昭覺縣把安置點治理貫穿在住房分配、搬遷入住及后期管理等各個環節,確保搬遷民眾實現從“山頭”到“城頭”的同時,也實現從“村民”到“居民”的轉變。
行走在寬敞的社區中,海外華文媒體一行用鏡頭記錄社區居民的悠閑生活。在了解了當地政府如何解決民眾外出務工、就近就業、社區管理等問題后,迪拜新聞網副總編輯楊志紅不由得為當地易地搬遷工作成效點贊。
“我了解到該社區的教育、醫療、商業等配套設施非常完善。”楊志紅表示,易地搬遷不只是改變了民眾過去惡劣的居住條件,更重要的是讓民眾在新的居住環境里,也能夠自力更生。“昭覺縣在該方面做得相當不錯。”(完)
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網,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